跨年活動

97763新住民桌球隊97780與STYLE國際房產協會80017於12月31日12:00至17:30在台北市峨眉街豐采卡拉ok舉辦2017跨年聯誼會活動,出席17人聚會盡情唱歌,度過一個快樂的下午,迎接明年的來臨。(圖文:記者楊小平)

97765

 

人口遷移歷史 鑑往知來見端倪

【記者曾采瑄台北報導】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1月5日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劉季倫教授主講『人口壓力・開創未來』,劉季倫教授以其多年教學、研究與服務的豐富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民眾獲益良多。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的爆發,的確促成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人口大遷徙。千百萬中國人為了逃避敵人鐵蹄的踐踏,攜家帶小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輾轉流離,奔向大後方和安全地域,淪為難民。其人數之眾、規模之大,可說是史無前例,這種人口流動,當然會深刻影響中國的社會。

歷史上有許多大規模的民族遷徙,包括美洲原住民的先祖自歐亞大陸移往美洲大陸、南島民族自東亞播遷大洋洲各地、古以色列民族離開古埃及前往迦南地,中國晉朝「五胡亂華」以來漢族和鮮卑族等「胡人」民族南遷,以及歐洲「蠻族入侵」造成的「歐洲民族大遷徙」,等等。

15世紀末,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在資本主義的萌芽階段,由於資本的原始積累和擴張需要,歐洲的王公貴族迫切需要奇珍異寶,不得不開疆拓土,遠赴異地探險。實際上,當時歐洲人口明顯增長,西歐許多國 家痛感到農村過剩人口的巨大壓力,主要表現 在土地分割造成的小塊土地經營狀況有增無已,沒有土地和少地現象更趨嚴重 ; 農民實際工資下降;失業和就業不足、土地價格和地租大幅度提高。大批的手工業者、農民迫於生計,遠涉重洋遷移至北美,南美及大洋洲尋找新生活,隨後發生印地安人遭到屠殺、驅趕的故事。

伴隨著殖民擴張,歐洲向美洲新大陸遷進5000―6000萬人口,甚至將觸角延伸至亞洲及美洲地區。人口的移動,通常與人口成長、科技的進步、政治的衝突、戰爭、自然災害, 甚至瘟疫都有密切的因果關聯。在近代史上,殖民帝國的現象,工業化的進程, 與民族國家的興起,以及資本主義全球市場的成長,在這一些現象的發展過程當 中,大規模的國際移民一直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二次大戰後,國際移民的浪潮又有所回升,移民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戰爭、領土變遷、宗教和民族問題等引起的政治性遷移變得複雜,規模更大;以外籍工人形式遷移的人口規模也越來越大,發展中國家的人才外流現象極爲嚴重。除中東以外,西歐和美國的客籍勞工規模較大。二次大戰後,西歐客籍勞工人數猛增,最多時曾達1400萬人,原西德、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瑞士等國均有分佈,其中以原西德人數最多,最多時曾達1000萬人。西歐客籍勞工主要來自南歐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前南斯拉夫、希臘,北非的突尼斯、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埃及,及亞洲的土耳其。美國客籍勞工累計也有千萬人以上,主要來自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古巴、波多黎各等國。

但是由 20 世紀的後期乃至 21 世紀的今天,國際移民在全球化浪潮中所展現 出來的社會、經濟、與政治意涵更是遠超過之前幾世紀中人口移動所產生的效 應。各國的政治領導人,也開始高度重視國際移民的現象與各國政府的移民政 策。國際移民不只是內政的議題,更早已轉變成外交與國際政治中的重大議題; 它所影響的層面,由經濟的發展到社會福利到國家安全與區域性的穩定,幾乎無 所不包。因此在後冷戰時期,國際秩序的建構過程中,國際移民早已成為一個全 球化的議題與世界各國共同關切的焦點。

移民對於遷入國經濟發展有利的一面在於:移民既彌補了遷入區勞動力的不足,同時,還帶來了他國的科學知識和生産技術。例如,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的開發和發展,首先應歸功於來自歐洲、非洲、亞洲等大量移民以及他們的後代。對於遷出國而言,移民對其國家經濟發展也有有利的一面。遷出過剩的人口既減輕了政府的沈重負擔,又爲國家增加了外匯收入。但是,如果科技人才外流,則會給遷出國帶來較大損失。

種族是人類長期在不同的地理環境下生存,因適應特殊的地理環境而形成的在生理和形體上具有特殊性的不同的人群。民族則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在語言、風俗、信仰、心理狀態等方面具有共同特徵的人群集團。人口遷移可以使各種族、民族之間的交流機會增多,並爲逐漸打破種族和民族界限提供了條件,使各民族、種族融合並形成新的民族成爲可能。DSC_7893

旅遊前做好醫保準備 乘興而遊盡興而歸

【記者曾采瑄台北報導】 近年來,國人出國旅遊風氣盛;據統計,首站抵達地以大陸地區(含港澳)、日本、泰國、韓國居多,出國旅遊時最常發生腸胃道問題、發燒、皮膚病、呼吸道疾病、泌尿道感染等,台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表示,出國旅遊前應上網查旅遊地點相關的醫療資訊、打疫苗或預先服用預防藥物,記得攜帶平常服用的藥物及常備藥物。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1月30日邀請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黃國晉教授主講『旅遊健康?快樂生活』,黃院長以多年從事家庭醫學醫療、研究、教學與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近10年來,人們出國機會越來越多,而休閒旅遊目的地選擇不限歐美大城市,也到非洲、南美洲尋幽訪勝。旅遊保健這門醫學專科也因此越來越受到關注。但國人出遠門做旅遊保健評估的意識有待加強。人們對旅遊保健的誤區包括「我很健康,所以不用打預防疫苗」、「我住的是五星級豪華酒店,不會受細菌病毒感染」。
造訪公共衛生條件較落後、沒有良好的自來水供水系統的地區,旅客得到腸胃道傳染病的風險就比較高;如果當地的醫療資源不足、醫院僅能做最基本的照護處置,有心血管疾病的旅客就需要特別小心。出國旅遊要注意,到東南亞旅遊時,路邊攤的生食不要吃、未經包裝的飲料不要喝、小心蚊蟲叮咬,若在旅遊當地,有從事性行為時要注意,應全程戴套,以降低感染到性傳染病的風險。
旅行者若出現腹瀉時,會依症狀給予治療。輕微者,可補充水分、電解質,考慮給予症狀治療藥物;嚴重者則會用抗生素加上loperamide。若到國外有自駕時,應注意行車安全;若有安排滑雪行程時,建議要戴墨鏡後在滑雪,因為雪地的反光容易造成角膜炎。最後,由於出國旅遊主要是要讓心情放鬆,建議在行程的安排上勿過於緊湊,以免產生壓力。
此外,進入到某些國家,如南美、非洲等地時,需在出國的前十天打黃熱病疫苗或有免打證明,因為黃熱病的致死率高達50%,不可不慎;若到麥加朝聖時,也必須打流行性腦膜炎疫苗,腦膜炎致死率為10~50%。若到南向政策的國家時,建議打A肝疫苗。
全球各地的氣候、衛生環境、經濟概況、傳染病流行情況都不盡相同,旅客在各地可能遇到的健康風險種類、高低也會有所不同,此外時差、壓力、旅途疲倦等也可能使旅客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降低。雖然醫療人員、旅遊業者可以提供旅遊者健康方面的協助與建議,但是旅客有責任在行前清楚了解本次旅遊可能遇到的健康問題,並採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如果和免疫系統較弱的小朋友和老人家同行,而當地正面對流感病毒傳播,一劑數百元的防流感疫苗有助於避免支付歐美急診室可能高達數萬元的醫藥費。若有疫苗可做防範,應加以利用,減少旅遊風險,連累旅伴掃興。
在你旅行前的八個星期接種受被建議疫苗 , 特別是一些熱帶地區和未發展地區。與醫生商討需要什麼類型的疫苗。不要等到最後一分鐘才接種疫苗 , 一些疫苗需要一些時間才會生效。
如果你有一些特殊的病情 , 先和你的醫生商討你是否適合旅遊。當你旅行時你可能需要一些特別措施。如果你須用處方藥物 , 確保隨身攜帶藥物 , 這樣就不會太難找藥物了。如你的旅行天數多過藥物供應的天數 , 建議準備足夠的藥物。攜帶你的處方藥物的複印件。你還需了解你的藥物是否在當地合法。
若在旅途期間,有任何不明原因發燒或身體不適情形,或入境時如有嘔吐、腹瀉、腹痛、發燒、皮膚出疹、黃疸、週期性發冷發熱、淋巴腺腫脹、骨頭關節酸痛、肌肉痛等症狀,請通知飛機服務人員或速洽機場檢疫人員協助。入境體溫測量如有發燒現象者,請依檢疫人員指示配合送醫診察、採檢或其他必要的檢疫防疫措施。如回國後21日內有上述等症狀,您可能於國外旅行時罹患傳染病,請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地區、接觸史及經過情形以供診治之參考。
小檔案:
黃國晉院長畢業於臺灣大學醫學系,為臺灣大學高階管理碩士、流行病學研究所博士;曾任新北市金山衛生所主任、臺灣大學保健中心主任、臺大醫院總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臺大醫院總院家庭醫學部主任等職;現任臺大醫院北護分院院長、臺大醫學院家庭醫學科教授;專長於家庭醫學、社區醫學、肥胖醫學、預防醫學、營養醫學、旅遊醫學等領域。DSC_7925

法律VS道德大哉問  正義之秤仍需從心做起

【記者曾采瑄台北報導】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11月5日邀請前監察委員翟宗泉教授主講『法律正義?全民效法』,翟宗泉教授以其多年擔任司法行政首長推動法務工作及教學、研究與服務的豐富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民眾獲益良多。
翟教授說,法律是公平正義(道德過來的)、社會公認規範、有公權力可以執行的、有了法律才能成為社會。真正的公平與正義不會是利用法律解決來獲得。 因為法律有其侷限性, 它只不過是立法行政跟司法機關聯手制定出來的東西或者說一種機制, 它的功用在於可以作為標準, 供人參考與遵守之用。 唯獨其具有強制性, 這是它與其他社會規範不一樣的地方。 但是法律是比較公平解決爭議的工具,因此可以成為社會規範。
法律、道德作為指引人們在社會上行動的規範,其關聯到底是什麼?法律可以用來執行道德嗎?法律是被道德影響的嗎?凡此種種,長久以來困擾著無數的哲學家與法理學者。其實,法律與道德的關係這個一個大問題本身,是許多不同問題的集合,要嘗試研究這兩種社會規範之間的關聯,就不得不從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所引發的無數爭議中,歸類出我們所真正要問的問題何在。
有些人認為道德就是法律,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雖然法律對行為規範的目的和功能和道德一樣,都是為了改善人類的生活環境、解決利益的衝突、導引人際合作、促進社會和諧,但是這兩者間仍有許多不同,我們至少可以從以下幾點加以區別。
一、合法不一定合乎道德
有些有效的法律可能被認為是不道德,譬如:依民法規定,撿到東西的人有權要求失物價值的三成作為報酬,稱為「報酬請求權」。造成拾得人可強制索取3成報酬的爭議,因此立法院已於西元2012年修法改為上限1/10,且加入不得向中低收入戶請求等其他限制。此外,一名辯護律師明知其當事人有罪,但是他以合法的程序為其脫罪,這樣的做法是否合乎道德,則會令人質疑。如果一位立法委員基於職權,事先知道某些民生法案的修正時間和內容,藉此決定私人的事業投資策略和方向,這些完全是合法的行為,但是並不一定合乎道德。
二、法律無法涵蓋某些道德面向
譬如說謊是不道德的,但是大部分的說謊並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爾詐我虞的商場策略法律不加以約束、約會遲到以塞車為藉口和法律毫無關係、丈夫蠻著妻子在外面吃花酒也不受法律管轄。此外,看到老太婆跌倒卻置之不理、小孩掉到水溝裡視若無睹、遇見路人被搶不但沒有見義勇為而且駐足圍觀,這些都是不道德的行為,但是並不會受到法律的限制,只會遭受道德的譴責。事實上一個吝嗇、卑鄙、自私的小人,即使拔一毛而利天下也不願意去做,但他卻可以完全不受到任何法律的制裁。
三、法律所禁止的行為不一定是不道德
譬如我們的交通法規規定車子要走右線,如果開左線就是違規行駛,要受到法律的懲罰,但是車子開右邊或左邊只是維護社會秩序的方便措施,這類的行為本身無關道德,所以車子開左邊在我們社會要受罰,在英國和日本則完全合法。又如和兩個女人結婚,是我們的法律所不允許,但是在許多回教國家卻不然,至少這樣的行為是否合乎道德則有爭議。
四、違反法律和道德的制裁者和制裁方式不同
政府是執行法律的單位,違法者要受到政府公權力有形的制裁;而道德則訴諸於個人良心,違反道德不會受到公權力的制裁,而是受到社會大眾輿論無形的譴責。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到的結論是:法律雖然對行為具有規範作用,但是法律仍然不能取代道德,法律最多只是將一些嚴重的道德缺失訂為條文,藉以強制社會成員不得違反,法律並不能將所有不道德的行為都加以制裁,因此法律與道德並不相同。
在中國傳統倫理文化中,信用屬於一種由人格信任、親緣(熟人)信任所構成的倫理範疇,強調的是行為人的操守和自律,更多的是一種德性要求。它建立在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基礎之上,局限在鄉土社會的狹小範圍和熟人之間,具有地域性和人身依附性;而西方契約文明所形成的信用文化是建立在市場經濟的契約關係之上的,體現了平等、自由與正當權利的法制精神。
違法要受到有形制裁,道德則訴諸個人良心。法律雖然對行為具有規範作用,卻無法取代道德;然而當道德不足以規範行為時,不合道德的行為就需受到公權力制裁,「拒絕援助罪」即是這項理念的實踐。
歷史上,法律一直受到道德的制約和影響,在立法、執法、司法和守法各方面,道德都起了重要作用。法律與道德的結合,體現於兩層面:道德法律化與法律道德化。道德法律化,強調人類的道德理念鑄化為法律;法律道德化,強調法律內化為人的品質、道德。
小檔案:
翟宗泉教授為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曾任法官、庭長、院長、檢察長、法務部次長、監察委員、大學兼任副教授、三一九槍擊事件真相調查委員會委員等職,現任中華民國團結自強協會理事長,曾為十大傑出青年當選人,著有《英美言論自由》、《集會自由》並於近年在各法學雜誌發表文章。DSC_7861

 

兩岸交流30年踩街嘉年華超過二千人遊行

圖文:兩岸交流30年踩街嘉年華超過二千人遊行
73305【記者張英傑台北報導】世界和平聯合總會等四十餘個民團協辦的「兩岸交流30年踩街嘉年華」活動,於12月16日於台北中正紀念堂展開,現場舞龍舞獅,出席遊行人數超過二千人、六輛花車,隊伍分成六個陣隊,自下午二時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前出發,沿景福門、凱道、公園路、襄陽路、重慶南路、衡陽路、館前路、忠孝西路、青島西路、中山南路、景福門,返回中正紀念堂,歷時二小時。
WeChat 圖片_20171217200704WeChat 圖片_20171217200643這場「毫無政治色彩」的踩街嘉年華活動,係由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發動主辦,總領隊黃江南、總指揮鍾錦明,聯合新住民社團為主體,以「兩岸一家親,牽手心連心;深化交流,融合發展」為訴求,進行嘉年華歡樂主題形式展開,藉此盛會期待兩岸交流在過去三十年良好的基礎上會有下一個三十年更好的發展。世界和平聯合總會名譽會長楊小平 (台灣國際新住民關愛權益協會理事長) 、社團法人中華婦女聯合會理事長何建華、世界和平聯合總會秘書長魏雨寬等共襄盛舉,參辦本次盛會活動。(圖文:記者張英傑)CIMG6621

WeChat 圖片_20171217200718

基隆市榮服處舉辦榮欣志工參訪活動

【記者劉天生台北報導】基隆市榮服處為精進榮民(眷)服務照顧工作,提升榮欣志願服務深度與廣度,12月7日舉辦106年榮欣志工參訪活動,處長古道中帶領榮欣志工70餘人參訪「財團法人臺灣基督長老教會雙連教會附設新北市私立雙連安養中心」,實地瞭解並學習績優老人福利機構的服務理念,期望全體榮欣志工皆能「以長者為尊、以服務為榮」。
處長古道中表示,本次特別安排至雙連安養中心觀摩學習,在專業人員導覽下,志工夥伴逐漸瞭解多層級連續性長期照顧服務的核心價值,並且相互交流服務經驗,榮欣志工夥伴皆表示受益良多。基隆市榮服處處長古道中致贈感謝狀,由雙連安養中心周主任代表接受,榮欣志工團隊在大樓前合影留念,參訪活動順利圓滿。
當天活動也安排至士林官邸、法鼓山等地參訪觀摩,晚上餐會表揚典禮中,邀請市議員張耿輝為績優榮欣志工曾勤月、徐世榮、劉經緯、陳詩良、邱惟萍、陳麗卿、陳樹欉等人頒發衛生福利部「志願服務績優獎」獎牌及證書乙禎,感謝榮欣志工長期服務不改初衷,為榮民(眷)默默奉獻一己之力。

基隆市榮服處處長古道中(左)與市議員張耿輝(右)頒發榮欣志工邱惟萍(中)「志願服務績優獎」獎牌及證書。

基隆市榮服處

衛福部「第四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獎」基隆醫院復健科王昭閔張淑媚廖崇淵柯芳序獲獎

【記者劉天生報導】衛生福利部辦理所屬醫院第四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獎,由基隆醫院復健科主任王昭閔、中醫科主任醫師張淑媚兩人獲得優良醫師獎殊榮;基隆醫院兒科醫師廖崇淵榮獲閃亮新人獎;總責基隆醫院院內外教研相關事務及教研中心運作的柯芳序主任榮獲「台灣e院線上諮詢績效獎」。

榮獲衛福部表揚優良醫師獎的王昭閔主任、張淑媚主任,在基隆醫院服務都超過10年以上,對於醫療的奉獻及努力更是亮麗。王昭閔主任視病猶親,推動基隆地區唯一腦中風計畫的主責醫院、辦理兒童發展聯合評估中心及身心障礙醫療復健輔具中心,提供居家身心障礙檢定服務,將基隆醫院復健中心打造成為基隆地區重要復健中心的最大功臣, 獲獎實至名歸。
張淑媚主任運用中醫專業,結合中西醫聯合治療,參與腦血管疾病試辦計畫,且深入基隆地區,為民眾提供中醫健保,使基隆醫院成為基隆鄉親首選的優質醫院。且基隆醫院中醫科更於民國99年已結合科技建立中藥安全管理系統(條碼),民眾提升用藥安全,並於當年榮獲SNQ標章獎。
兒科廖崇淵醫師,貢獻自己的醫療專業為早產、高風險的新生兒,給予及時的處置,除了在醫療專業上獲民眾肯定外,在學術研究上更是亮眼,廖崇淵參加衛福部所屬醫院舉辦的實證醫學競賽活動,也榮獲臨床組第一名。柯芳序主任榮獲「台灣e院線上諮詢績效獎」,意思就是線上回覆民眾績效一級棒。
基醫院長林慶豐代表醫院主管及同仁獻上衷心祝福及恭賀四位得獎人。林慶豐指出,基隆醫院有70多位醫師,每位醫師積極發揮自己的醫療專業,提供民眾醫療上的需求,這次藉由衛福部舉辦的「第四屆優良暨資深典範醫師頒獎典禮」,表揚本院優良的醫師,不僅對獲獎醫師是一種莫大的鼓勵,對於其他人員亦是一種自我期許,期許自己在專業上競競業業,為病人健康照護貢獻自己的專業智能。

林慶豐表示,基隆醫院一直持續網羅優秀的醫療人才,為能提供大基隆地區民眾醫療所需持續努力,為民眾健康做最前端的衛教諮詢、為疾病提供醫療診斷及照護、為出院病人提供居家照護等等,因為基隆醫院擔負照顧社區民眾健康的責任,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才是民眾的福氣。

左起:王昭閔主任、柯芳序主任、林慶豐院長、張淑媚主任、廖崇淵醫。

基隆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