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成日常記帳習慣 聰明合法節稅 

【記者曾采瑄 台北報導】 一年一度向政府繳交綜合所得稅,是盡國民的義務,但自己一年到頭辛辛苦苦工作所得的血汗錢,要繳一筆不小數目給政府,還真讓人心疼。「繳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節稅是國民應享的權利。」絕對是每個人的心聲。問題是,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在對抗國稅局的捕稅大網時,能盡量少繳稅,甚至全身而退?洪鈞培文教基金會8月11日邀請基金會財務會計委員會副召集人林寬政會計師主講「會計管理‧全民效法」,民眾獲益良多。少繳稅,最簡單的原則就是,降低課稅所得、提高免稅額和扣除額。民眾可從整體所得分配及稅率、盤點所得資料、整理憑證文據三方面著手。得稅制持續推陳出新,要達到合法節稅效果,首先可從整體所得分配及稅率來考量。例如,當個人綜所稅適用最高稅率40%,且利息收入為大宗時,因個人股利所得可選擇按28%課稅,可考量將利息所得轉換為股利所得。但選擇之股票必須是保本且殖利率高於銀行利率為前提,才有效益。接著則是盤點本身的所得資料。納稅義務人可將前一年度報稅留存資料與今年預估所得比對,除可了解今年入帳金額到底有多少,也可趁早掌握異於以往的所得項目,準備相關文件憑證。
節稅重點在於掌握各項扣除額,需要平時耐心且系統的整理各項費用憑證單據,雖目前部分扣除額資料已上線可供查調,但仍有許多單據需仰賴納稅義務人平日收集以憑主張,且各項扣除額也有需留意細節。例如,像是非健保的醫藥費支出、委託護理之家照顧父母親生活起居所支付的醫藥費中,長照支出僅屬醫藥費部分可列舉扣除,但不包含看護、照護等勞務費用。列舉扣除額包括捐贈、醫藥及生育費、保險費、房貸利息或房租支出等。其中,保險費是最常見的申報項目之一,本人、配偶及受扶養「直系親屬」的人身保險費(包括壽險、國民年金、農保、勞保、軍公教保險等),皆可列舉扣除。買賣房屋 整修均可節稅房東可以申報整修、裝潢費今年開始實施房租扣除額,相對來說,房東就要申報租金收入,不能夠逃漏稅了,但房東要節稅還是有辦法。如果去年出租的房子有整修,只要附上裝潢或整修收據,就可以抵減租金收入,或者直接以43%扣抵。另外,出租房子時收取的押金,因為將來要歸還房客,只要出具押金證明,就可以不將這部分列入租金收入。
買房子辦貸款可以節稅,房貸利息可以享有30萬元扣除額,有房貸者若採列舉扣除額就可省下相當可觀的稅負,但房貸利息要先扣抵儲蓄特別扣除額之後(就是利息扣除額),餘額才能申報房貸利息扣除。
賣房子不論賺賠都可抵稅買房子可節稅,賣房子也可以節稅,而且不論賺賠都能享扣抵優惠。如果是賠錢,可以扣抵「財產交易損失」,將買賣契約書、各項稅費與規費收據、收付款記錄證明等文件附上。至於賺錢者,如果在賣出房子兩年內再買房子,就可享「重購自用住宅扣抵稅額」,附上買賣契約及所有權狀,申報扣抵之前已繳的財產交易所得。房客可以申報房租扣除額今年的報稅新規定,租屋族一年可以享12萬元的「房屋租金支出扣除額」,需要檢附的證明文件包括租賃契約、付款證明與設籍或切結書。不過,房租扣除與房貸扣除只能擇一申報,納稅義務人得自行衡量何者較節稅。
投資捐贈保險 可列報扣除額
選擇可節稅的投資工具平時進行理財投資時,可以選擇免稅或稅率優惠的投資工具,靈活運用,就可以節省稅負。例如海外基金、公債、郵局活儲100萬元以內、銀行存款利息27萬元以內等都可免稅;另外如票券、可轉讓定存單(NCD)則是採分離課稅,稅率20%,因此稅率在21%以上的高所得納稅人就可選擇。
列報捐贈扣除額的民眾要小心,財政部和國稅局已注意這類案子甚久,有不少名人因列報不實的捐贈被移送檢調偵辦。財政部已要求列報捐贈的民眾要提出捐贈物(學校課桌椅、畫作、骨董、電腦軟體、公園道路等公共設施地)的購買資金來源及發票等證明文件,並要列冊追查捐贈行為和金額是否造假。
今年國稅局將在報稅單新增欄位,要求民眾清楚交代捐贈物品購買來源,包括來源廠商、價格或日期等,以發票為憑證,否則將不得列舉扣除額。同時,即使是合法捐贈,如果屬於畫作等藝術作品時,除非具有文化資產價值、且為政府亟欲取得或保護者,並經由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文建會)認定價值出具證明者外,其餘都不可以列報捐贈扣除額。
去年起,可以列報的保險費支出已包括健保費、一般的人壽保險、健康險、意外險、年金險等。而且健保費是和一般商業保險費分開計算;也就是說,一般商業保險費的列報金額是2萬4,000元,健保費則另外計算,而且實支實扣,有多少健保費,都可以申報列舉扣除。赴陸工作 成立公司的節稅
近年來,有很多台籍幹部應公司業務需要去中國工作,在中國已繳過的所得稅,也可以在台灣申報所得稅時做為可扣抵稅額,從要繳給台灣國稅局的稅額中減除。境外人員在中國大陸只要停留90天以上,就要課徵個人所得稅,但很多公司和出差員工個人忽略此稅務風險,留下欠稅紀錄及不良關係。目前除了在中國約160萬人(工業總會估計)的台商會受到大陸相關稅法規定的影響外,其實每天因為各種需要而進出大陸的短期派遣或臨時出差人員,反而容易會因為疏忽而留下欠稅紀錄,造成下一次入境後必須先補稅、受罰之後,才能再出境中國。
中國的個人所得稅原則採屬人主義,即境內、外所得都要課稅,但如果屬外派人員,且人員的薪資成本是由境外機構所認列,並且沒有將這項費用轉嫁給中國大陸的企業,那麼只有在大陸1年累積居留不超過90天的人,才能免課所得稅。天數的計算,不論入境日、離境日或在當天往返出差等各種狀況,只要進入大陸,哪怕只有幾小時,都要以「1日」來計算。按規定,居留超過90天的人,就要被課稅。
如果把這項「1年居留90天以下免課稅」原則,和「稅務居民5年」的規定交叉運用,又可以為台商達到另一種節稅效果。中國稅法規定,外國人如果連續5年都是「稅務居民」,第6年起,就要對個人的「全球所得課稅」,不論當年度在大陸居留多少天。因此,大陸台商如果在大陸有連續5年的繳稅紀錄,這時就趕快設法「中斷」此項連續繳稅紀錄,方法可以有:在第5年,單次離境超過275天以上,或1年內離境累積275天以上,這麼一來,就可以打破紀錄,重新計算新的5年。除了把握特殊所得定額免稅及扣除必要成本兩大項節稅外,也有不少的自由工作者、SOHO族等非薪資所得者,會採取設立公司的方式來避稅。主要的用意是,利用公司可以列報各項成本費用,以及公司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較低(目前稅率25%)的優點,將領取的稿費、版稅或其他工作報酬等先入公司的帳,減掉各項成本費用(個人購衣、應酬、交通費等都可以算進去)後,再繳公司稅,剩下盈餘才再分回到個人課稅,這時候便很有可能不必繳納高額的個人所得稅;況且,將公司稅後盈餘再轉回到個人身上,又已經是下一年度的事了,還具有延後繳稅的功能。
小檔案:
林寬政會計師畢業於文化大學國貿系、經研所;現任全國會計師公會公共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台灣省會計師公會公益公關委員會主任委員、新北市稅務代理人協會榮譽理事長、林寬政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人、經濟部會計師免費諮詢櫃台長期義工、台北市政府會計師免費諮詢櫃台長期義工、新北市政府會計師免費諮詢櫃台長期義工、桃園市政府會計師免費諮詢櫃台長期義工、台北國稅局會計師免費諮詢櫃台長期義工、北區國稅局會計師免費諮詢櫃台長期義工;林寬政會計師事務所雖屬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但每年幫政府代徵之稅金均超過1億元。DSC_8834

直腸癌 復發率比大腸癌高

【記者曾采瑄 台北報導】 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位居國人十大癌症之首,病灶範圍廣泛包括盲腸、結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總長度約150至170公分,其中最靠近肛門的直腸僅有短短12至15公分,罹癌風險卻最高。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8月12日邀請了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李政昌教授主講,「直腸健康‧快樂生活」李政昌教授以多年從事直腸醫療、研究、教學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整體觀察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約四分之三發生在左側的乙狀結腸至直腸部位,由此可見,直腸癌的發生率遠高於大腸癌。此外,直腸有儲存糞便的作用,癌變的風險高,一旦確定罹癌,癌細胞轉移至肺臟的機率比大腸癌高3至4倍,第三期的復發率也比大腸癌高4成。
不同於大腸癌,直腸癌因侵襲風險較大,部分患者在接受手術切除治療後,還需進行放射線治療,降低復發率。更讓人關切的是,直腸癌的病灶位置若過於接近肛門,嚴重時可能需面臨摘除肛門、改做人工肛門的命運,對患者的健康照護和生活品質,無疑產生重大負擔。
一般來說,大腸直腸癌好發於中老年人,特別是生活和飲食習慣不佳的族群,除了生活和飲食習慣,癌症基因、藥物或長期暴露在放射線之下等,都可能導致癌症。近年來,民眾的健康意識抬頭,特別是年輕人,一發現可疑症狀就求診,造成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居高不下,且數據顯示有年輕化,且男多於女的趨勢,但因女性常給人作息規律、飲食節制、罹病風險低的印象,所以一旦確診就容易被提出來討論。如何才能避免大腸直腸癌找上自己?除了老生常談的適度運動和每天蔬果579之外,糠榮誠醫師提醒,腸道息肉在5至10年內轉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約20%至40%,建議患有息肉或40歲以上有腸癌家族病史的高危險族群,應養成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需特別注意的是,腸道健檢方式「不用求貴」,正確選擇檢查方式如大腸鏡才比較重要。 除了選對檢查方式,糠榮誠醫師也提醒,檢查前務必確認檢查範圍是「全腸道」,也就是包括大腸至直腸的全部檢查,以免篩檢工作只做一半,容易錯失早期發現和治療的時機。另一方面,觀察排便狀態也是早日發現大腸直腸癌的方式之一。醫師表示,若發現有大便習慣改變且持續1至2個月、體重莫名下降、食慾不振、長期腹痛等現象,就要提高警覺,趕快就醫。 特別的是,若發現肛門排血,需進一步辨別,如果血色鮮紅,像皮膚被割到一樣,通常是痔瘡的問題;若血色暗紅、大便中摻雜血絲、糞便外圍帶有黏膜感,且經常有殘便感,想大便卻只排出一點點,幾乎可確定是大腸直腸癌的徵兆。
大腸直腸癌患未治療約有7成最終演變至肝轉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副院長李政昌表示,肝臟轉移是最常見的轉移位置,約14~18%病人發現大腸直腸癌時就同時發現肝臟轉移。早期接受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達八成以上。
研究指出,切除轉移病灶有助於長期存活,有13%患者經過化學治療及標靶治療後從不可切除變成可以切除,根據成大醫院肝轉移手術切除成果,其五年存活率3~5成。其餘治療選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栓塞、射頻腫瘤燒灼放射線治療、身體立體放射手術等。
此外,肺臟轉移是第二常見的轉移位置,大多數發現時是多病灶,約2%~7%病人發現肺臟轉移時只有單一病灶。以前傳統手術需要鋸開肋骨切除,而且限單側肺轉移且無肺外轉移,自微創手術(VATS)引進後,肺臟切除變成一個可接受的治療選項,不再有顆術以及單/雙側肺轉移的限制,手術後5年存活率約30%~50%;其餘治療選擇有: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射頻腫瘤燒灼。大腸直腸癌症狀,右側大腸癌會出現腹痛、體重減輕、盆血及腹脹等症狀;左側大腸癌會出現大便習慣改變、腹痛及血便等。直腸癌會出現肛門出血、大便習慣改變,裡急後重及大便變細等症狀。
目前的檢查有大便潛血反應測試、肛門指診,可檢查出半數直腸癌、硬式乙狀結腸鏡,可檢查出50%的大腸直腸癌。大腸癌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是以檢驗糞便表面肉眼看不見的血液,而得知大腸內的腫瘤或息肉受到糞便摩擦而流血的狀況,不會受到食物、動物血和維他命C的影響,不需要限制飲食。 一般人每週如果沒有排便三次就算有便祕。正常的糞便呈現如熟透香蕉的深黃色,若顏色深黑如瀝青多半是上消化道出血,顏色太淡可能膽道堵住。糞便要成條狀浮在馬桶水面,若沉在馬桶底部就是糞便在體內積太久太硬,這麼紮實的糞便密度顯示身體接觸不好的排泄物太久了。糞便粗細至少要有2公分直徑,如果是一顆顆像羊糞就要看醫師。糞便沒有成條狀或過細也要儘快去醫院檢查是否有大腸直腸癌。
每次排便坐馬桶大概三分鐘就好,坐馬桶的時間愈久,愈會壓迫肛門血管,反而容易得痔瘡,更不要在廁所看書報。民眾在不知道大腸有傷口或大腸憩室的情形下如果做了大腸水療,反而會讓細菌從腸道隨著水流入腹腔引發腹膜炎,甚至會造成敗血症而死亡。多蔬果的飲食、充分補充水分及運動都有助於排便。還有就是學習排除緊張和壓力,讓自律神經放鬆。遇到便祕問題一定要找專業胃腸科或大腸直腸科醫師,切忌聽信廣告或偏方。人體大腸壁應該要很平滑,腸道內側表面長出的小肉瘤稱做大腸息肉,息肉長大會潰瘍出血,我們若發現大腸糞便潛血檢查呈現陽性時,就要讓病人來醫院照大腸鏡找出原因。因為息肉生長幾年後幾乎都會惡化成為大腸癌,所以現在透過內視鏡檢查腸道有息肉都會先切除掉。腸道外側表面長出的突起稱做大腸憩室,你可以想像糯米腸表面有些地方比較薄,糯米灌進去時腸衣薄的地方容易向外形成突起。我們的大腸因為糞便擠壓腸壁造成壓力不均,腸壁向外突起形成大腸憩室,如果憩室破了就會讓細菌跑進腹膜引起感染發炎,是會致死的。大腸憩室炎也可能導致大腸癌。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強調良好的排便習慣真的很重要。李政昌表示,直腸癌的發生率和復發率都比大腸癌高很多,民眾若有長時間排便習慣改變的情況,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時機。
小檔案:
李政昌教授為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醫學士,曾赴美國哈佛大學擔任研究員,曾任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講師、副教授、教授、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外科主任等職;現任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兼外科主治醫師、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醫學系教授等職。李教授專長為大腸直腸外科、分子生物學、外科腫瘤學、癌症生物學、腫瘤學等領域,曾發表學術論文 80 餘篇。DSC_8885

憂鬱症難察覺 多陪伴傾聽傳遞正向能量

DSC_8927【記者曾采瑄 台北報導】美國喜劇巨匠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自殺去世的消息,讓所有人大吃一驚,腦中馬上浮現他在電影「早安越南」、「春風化雨」和「窈窕奶爸」中精采的場景,以及曾經帶給大家的感動與歡笑。接著新的消息傳來,說他已經罹患憂鬱症多年,近來也診斷出了初期帕金森氏症。看到這裡,就覺得他自殺的消息雖然讓人震撼、令人遺憾,但並不讓人意外。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為了提升民眾心理素質,邀請醫界名家就專長提供民眾有關促進正向樂觀及健康生活的建議。8月12日邀請了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張家銘教授主講「抗壓處方‧心理健康」。
張家銘說,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既能過平淡日子,也能經受風浪。心理健康體現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而心理病態是因在社會、工作、家庭中產生磨難和問題,使人的思維、情緒、行動有非正常表現。
每個人總會有感到憂鬱、難過、孤獨和情緒不穩的時候,但這些通常都會過去。當這些感覺持續存在並影響了一個人的正常生活時,就不再只是憂鬱的感覺,而是憂鬱的疾病狀態。一些憂鬱症的常見症狀有在每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感到對日常活動喪失興趣體重減輕(在非節食時)或體重增加睡得太多或太少,或是過早醒來
總是覺得疲累和虛弱無自我價值感、罪惡感或無望感總是覺得易怒和坐立不安在集中注意力,做決定或記事物方面有困難反覆出現死亡和自殺的想法不同區域的身體疼痛 比你痛苦的人多得是、軟弱、矯情……這些對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偏見、無視、妄加判斷,只會讓他們更加折磨。憂鬱症沒有所謂的模樣,自殺前還在跟朋友聊天、照片上笑得開心,只因為他們不想讓身邊的人察覺,不想讓別人因為他們而痛苦。
許多人以為,憂鬱症或有自殺傾向的人,往往很崩潰、蓬頭垢面、狼狽不堪。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很多人笑著,看上去活潑開朗,內心卻痛苦無比,甚至可能在他們笑著的時候,腦中卻想著如何自殺。假裝自己積極向上,唯有走進內心,才會發現那些建築起來的高樓,都是他們的保護牆,稍微觸碰就會轟然倒塌。
在台灣,有超過九成的自殺死亡者,生前都罹患了精神疾病,其中超過八成是重度憂鬱症(重鬱症)。親友自殺,對任何人而言都是悲劇。雖然有人說自殺的人「想不開」,但是現在我們已經知道,憂鬱症是有生物上的成因(雖然還很不完整),而且有藥物可以治療(雖然效果因人而異)。因此,自殺是可以預 防的,首先我們必須對自殺的成因有正確的認識。
從鋰劑到百憂解,多種方式都能緩解憂鬱,而且憂鬱症和重鬱症患者經過治療康復,恢復正常生活、重回人生軌道的例子很多,但是我們聽到憂鬱症患者自殺的事件卻比康復的消息多。其實有很多時候是悲劇發生之後,周遭的人才驚覺:「原來是憂鬱症!」
憂鬱症是無聲的殺手,不管遇到高興的事、難過的事,他們都不會有任何反應,永遠都是淡淡地帶過。不堅持自己的意見,沒有需求跟建議,不是因為他們溫和木訥,而是因為他們已經無所謂,「就這樣吧,我沒有關係。」
東方社會中,心物二元論的影響比較深廣,許多人總認為身體歸身體、心理歸心理。傷風而感冒、多吃而肥胖,被認為是理所當然。但是對心理上的疾患,通常會有負面的反應「那個人心理有毛病」,而忽略了大部份的心理疾患中,生理因子其實有重大的影響。
憂鬱症另一個容易受到輕忽的可能原因, 是大多數人都不了解這種疾病的主要症狀,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因而輕忽了。我們看到親人朋友咳嗽、打噴嚏,便知是感冒,多半會問候、叮嚀多休息、多喝水,甚至贈予水果、飲品等。但是遇到憂鬱症,除了心裡想「怎麼會這樣」,口中說「你不要想太多、打起精神、不要鑽牛角尖。」
但是通常沒有更進一步的做法。其實患者已經很努力要「鑽」出來了,但這是腦部的疾患,光靠患者的理性往往力有未逮。我們的做法應該是正確認識疾病,多陪伴患者、傾聽他們的心聲,並督促患者定期就診、準時服藥,一起從事能夠讓心情轉好的活動。在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的網站中,有許多對憂鬱症親屬的建議以及支持資源,可供參考。
憂鬱症有複雜的生物、心理與社會成因,十分棘手,我們也無法時時刻刻陪伴在憂鬱症患者的身邊,但是我們有能力正確認識憂鬱症,並且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好讓科學對憂鬱症的幫助,能夠發揮最大的效果。
憂鬱症患者,每天要假裝像正常人一般生活,這已經耗盡大部分的精力,導致學習和工作效率漸漸低落。再者,他們覺得自己正在做的事,一點意義都沒有,開始產生自我懷疑。多數憂鬱症,都曾嘗試過發送求救信號,只是親友因為忙碌而錯過了,或是因為憂鬱症者偽裝太好而沒有及時發現。憂鬱症是一種需要長期抗戰的疾病,但只要及時發現並配合治療,90%以上的病患都可以治癒。

許多上班族在工作壓力大的期間,一切將工作擺第一的前提下,犧牲掉自己的睡眠與休閒紓壓的時間。若只是短期壓力,或許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還有可能調回原來健康的身心狀態;但若是長期處於一個壓力大的情境下,很多人會因為身心狀態的透支,讓身體慢慢地失去原本的平衡能力,最後變成了身心失調的狀態。在這樣的狀態下,自己即使想睡也無法睡好;放假了,也無法好好休息放鬆。就像一台壞掉的機器,即便按了停止鍵,還是無法控制地持續運作。
因為這些「過度抗壓」(覺得不管再多大的壓力,都認為自己可以承受)的心態,使我們的身心狀態在不知不覺中走到亞健康的灰色地帶。處於這個灰色地帶時,可能會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常見的症狀像是失眠、情緒不穩、胸悶、疲倦、提不起勁等等。
如何避免身心失去緩衝力呢?重點在於自我生活價值的重新分配。大部分的人由於工作繁忙,常常習慣以工作為主的生活型態,除了工作以外的時間,幾乎只剩一點點自己的時間。若是職業婦女,可能狀況會更嚴重,生活裡除了工作就是家庭;除了家庭還是工作這樣的情況。在這些狀況下,很多人選擇放棄工作或家庭以外的休閒娛樂,像是運動、興趣、嗜好的培養等等。
當工作或家庭變成生活中你唯一願意投入的事情時,就會讓自己過度投入而不自知,錯把自我價值跟工作與家庭連結。覺得工作做好,對家庭付出,人生才有意義,因而有莫名的使命感讓自己願意承受過多的壓力;但過多的壓力,在沒有足夠的紓壓管道做緩衝的狀況下,會讓我們身心失調,甚至誤以為是自己抗壓性不好。
若能把工作以外的時間,用來培養一些屬於自己的休閒興趣,讓自己也能投入並從中學習,獲得成就感與達到放鬆的效果,這樣就能避免過度投入工作所造成的身心失衡問題。建議身為家庭工作都要兼顧的職業婦女,可以跟先生協調彼此在家庭裡付出的時間,讓自己也能有時間與空間好好放鬆喘息一下,而不要讓自己長期處於蠟燭兩頭燒的困境。我們無法總是滿足別人或社會的期待,但可以為自己多增添一些閒情逸致。懂
得好好愛護自己,才有更強大的力量,作為自己的精神後盾。
小檔案:
張家銘教授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博士;現任林口長庚醫院復健及社區精神科主任、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林口長庚醫院自殺防治中心主任、台灣精神醫學會秘書長等職,為精神科專科醫師,專長於成人精神醫學、憂鬱症、自殺、創傷後壓力疾患等領域。

接受不完美自己 擁抱健康人際關係

【記者曾采瑄 台北報導】 心理健康到底有多重要?精神健康基金會董事長胡海國表示,研究指出,在台灣每個人一天會經過身旁的路人或者接觸到的人,加一加將近600人,其中超過1/4的人(約150人)可能正承受巨大心理壓力、不開心、有憂鬱傾向、失眠、亟需人關心,雖然平常不一定看得出來,但「他們的心理就是生病了!」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7月8日邀請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賴德仁主講「活出自我.心理健康」,賴德仁教授以其多年從事精神醫療、研究、教學、服務的經驗與背景來分享心得,民眾獲益良多。
長期忽視這些高危險群的心理健康,他們有很高的機率會產生孤僻、憤世忌俗的反社會人格特質,未來出現隨機殺人等偏激行為的機會便會增加。究竟政府該如何促進國人心理健康?心理衛生教育又該如何執行?
依據目前對心理健康的定義,「心理健康」的狀態:是指個人具有發展成熟的智慧能力,與現實環境有良好的接觸,在情緒上能保持平衡與和諧,具有樂觀與信任的生活態度,行為表現能適應社會生活的要求,亦能發展獨立自主的個性與發揮個人潛在的能力。
賴德仁提到,倘若政府成立一個跨部會的資源整合機構,由一個政務委員來負責,在憂鬱防治和國人心理衛生健康的促進上,會有很大的進步。舉例來說,台灣每年約有400~500人因農藥中毒自殺死亡,而其中農民服用農藥自殺的比例最高,若由跨部會的資源整合機構來統整資源、配置經費,讓較了解農民現況或背景的農委會與心理健康促進團體一同介入輔導,可能會更有影響力,效果更好。
心理健康出問題是長期累積的,預防勝於治療,若能從小扎根教起,培養抗壓力和紓壓能力,就能減少未來因憂鬱而自殺的機會。
高EQ人士通常較能覺察到自身情緒的變化與其原因,但「自我覺察」其實是可以經由後天培養的。如果你覺得快要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時,請花些時間思考一下,生活中的哪個事件成為你內心負面情緒的最大來源?了解情緒從何而來,能使自己更早體認到心中的壓力源並及時處理。
高EQ人士不只能夠自我覺察,通常也有更高的同理心,能夠更敏銳地去體察其他人的情緒反應與情緒來源。這樣的能力也使他們比較不容易把其他人情緒好壞的原因歸咎於自己身上,而成為一種無形的壓力。
每件事情都有一體兩面,而高EQ會幫助我們增加「從不同的角度與立場去看待同一件事情」的能力。在我們與他人接觸並進行各種社交活動時,有時候會因對於事情的看法不同而產生衝突,這時高EQ人士即使抱持著某個立場,他們仍然能以從對方的角度去思考並試著理解,這能幫助他們不會妄下評斷,避免可能的爭執。
如果你覺得自己快被生活中的每件事情壓得喘不過氣,甚至快要無法負荷之時,你可以試著尋求協助。高EQ人士知道自己所能承受的極限在哪裡,因此若有無法處理的情緒,他們會向身邊的人尋求幫助,例如身邊的親朋好友或是專業心理諮商協助。
人際關係對心理健康甚為重要。心理不健康的人對於他人多半不容易信任,易猜疑,也容易看到他人的缺點。常把自己的挫折失敗,歸咎於他人;易責備或攻擊他人, 要不然就是孤立畏縮,不敢或不願接觸人群。
事實上,不良的人際關係常使人不快樂, 也增加生活適應的困難。改變的方法是–我們可以適當的表達自己的主見或不滿意,不必老是讓自己吃虧,我們也有權力生氣或保護自己。但是,我們沒有權力任意攻擊 他人或責難他人。我們可以學習欣賞他人的優點,找機會表達我們的意見,多去瞭解和協助他人,多與他人溝通並多關懷他人。善意的人際接觸,可以打開生活的層面, 開闊心胸;不僅他人受益,對於自己的幫忙亦很大。猜疑相忌,動則歸咎,孤芳自賞,或吃悶虧等都不是人際關係的好方法。
由於現代生活的環境瞬息萬變,個人常須學習很多心的事物與技能,並以彈性的方法應付環境變化的挑戰,如果墨守成規,一成不變或害怕改變,拒絕學習新事物的人,常易發生生活適應上的困難。其中尤其以「完美主義」者的困擾最大,這樣的人,通常會預期事情的結果必須如此這般,鉅細靡遺的不可有一點瑕疵或缺失,由於要求的理想甚高,而在進行作業中便有很大的壓力困擾,其結果往往使事情績效做的更不好,更不理想或根本不敢嘗試去做。
另一種人是「害怕失敗」者,這種人,由於老是惦記、害怕過去的失敗或挫折或不愉快的經驗,以致做起事來顯的緊張焦慮或故步自封。因此,處於現代社會,培養「接受挫折」、「接受不完美」的修養是甚為重要,凡是只要坦然自在嘗試努力,採取行動即會有所收穫。緊張焦慮或故步自封則會有徒勞無功。
心理不健康的人對自我的看法多半不健全,有些人對自己要求過高,每因達不到理想,而自責、自貶。表現不適當的自卑感,經常不滿意自己。另有一些人則是對「自我」保有不實際的優越感,不瞭解自己的缺陷與平凡,自視甚高或自以為是。這兩者皆容易造成不快樂引發心理問題,因此,追求快樂或追求心理健康的人,對自己應尋求客觀深入的自我瞭解,接受自己的缺點,不必刻意加以掩飾或排拒,並珍惜自己的優點,並建立「我是好的」之基本信心,還要去除過分理想化的自我期許,而待之以平凡而實際的目標,對自己有了基本的滿意與信心,進一步才有可能改變自己,精益求精。
當我們失敗挫折或遭遇危險、威脅時,自然會產生憤怒、不滿、傷心、沮喪、畏懼、憂慮、不安等情緒反應。這事正常現象,不過,我們應該在適當的短時間內排解這些情緒,而恢復平靜,自在或愉快的情緒。否則,會經常惶恐不安、憂心忡忡、或終日無精打采、鬱鬱寡歡。當我們生氣或有不滿或恐懼害怕的時候,我們應該一方面設法將不良情緒宣洩(例如找人傾談一番),另一方面則要找出生氣或害怕的原因,避免一直陷於不良情緒之中。
避免過分關注於自我的問題,而向環境發生興趣與關心,會使心胸更開闊。排解情緒的最好方法還是找個溫暖又理性的人談一談。因此,有幾個知心朋友可以談話,這對心理健康是很有助益的。
小檔案:
賴德仁教授畢業於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為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碩士、博士,曾任成大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主治醫師、講師、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講師、副教授、醫學系精神科主任、職能治療學系主任、醫學系家庭暨社區醫學科主任、醫學系副主任、主任、醫學研究所所長、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中山醫學大學附設復健醫院院長、中山醫學大學校長、美國杜克大學老年精神科訪問學者、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等職;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精神學科主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醫學系教授、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等職;專長為老年醫學、老年精神醫學、臨床醫學、心理學、醫學教育等領域;賴教授著作等身,近5年發表論文約50篇。DSC_8748

 

 

老人髖部骨折致死率高 救治把握黃金48小時

【記者曾采瑄 台北報導】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老年人的健康照護愈來愈受到重視。根據統計,每年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高達百分之三十以上有跌倒的經驗;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髖部骨折是跌倒造成的。當年紀愈來愈大,骨骼變得疏鬆也變得脆弱,常因輕微的碰撞而骨折。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7月8日邀請三軍總醫院副院長潘如瑜主講「骨骼健康・快樂生活」,潘教授以多年從事骨科醫療、研究、教學、服務的經驗與背景分享心得,民眾獲益良多。 台灣六十五歲以上的婦女,每三個中有一個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腕部的骨折;台灣男性五個中有一個在一生中會發生一次脊椎、髖部或腕部之骨折。三軍總醫院副院長潘如瑜教授表示,依健保紀錄,發生髖部骨折的老人,一年內之死亡率男性約為26%,女性約為20%與乳癌末期死亡率相當。髖部骨折病人在一年後,有一半的不能獨立走路。
老年人的髖部骨折是一種嚴重的損傷,常常是輕微的跌倒就造成。許多因素會增加髖部骨折的機會,隨著年紀愈高,骨質密度下降,視力和平衡感變差,人體的反應也變慢,因而使得跌倒骨折的機率大增。一些慢性疾病,如:骨質疏鬆症、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類風濕疾病、帕金森氏症、老人癡呆症、…等,都會增加髖部骨折的機會。女性比男性高兩倍至三倍的機率容易髖部骨折。這是由於女性骨質流失比男性快的緣故,尤其在停經後。鈣質和維生素D營養攝取的缺乏,會降低骨質密度,容易發生骨折。抽煙和過量的喝酒會干擾骨質的生成,造成骨質的流失。
一些藥物會加速骨質流失,使骨質疏鬆症及髖部骨折的機率大增,包括:長期使用類固醇,抗痙攣藥,甲狀腺藥物…等。另外生活環境的危害,如:鬆滑的地毯、雜亂的地板、陰暗的照明、暴露的電線電話線、缺乏扶手的樓梯…等,都會增加老人跌倒的危險。
常見的髖部骨折包括:股骨頸骨折、股骨轉子間骨折。髖部骨折往往會造成髖部或鼠蹊部嚴重疼痛,無法負重和長短腳。病患無法行走,只能臥床。如此會產生嚴重致命的併發症,如:肺栓塞、肺炎、褥瘡、泌尿道感染…等。研究報告指出,老年人髖部骨折後,死亡率高達百分之四十;而五年的存活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其嚴重性。
一旦老年人發生骨折,一定要迅速就醫,由骨科醫師診治;經由症狀、病史、檢查,輔以X光攝影,了解其骨折部位之移位及粉碎的程度。所幸目前由於醫學的進步,手術治療已成為髖部骨折最好的治療方式。依骨折形態可選擇使用鋼釘固定或人工股骨頭置換手術,手術後病人可以儘早的下床活動,減少長期臥床的併發症。潘醫師表示,正常的骨頭的骨小樑較厚實,可提供骨骼強健和韌性;骨質疏鬆的骨小樑會變得較薄且易脆,可能會慢慢地出現細縫,最後造成骨折。人的骨質量在30至35歲時達到高峰,之後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下滑。骨鬆的好發年齡:一、女性停經後(更年期);二、男性骨鬆的好發年齡大約比女性晚十年六十五歲或七十歲,男性與女性的骨質流失速度相同。三、過度骨質流失會使骨骼脆弱,更容易發生骨折。 目前骨科醫師的共識一致認為,髖部骨折要接受骨折內固定手術或是半人工髖關節置換,但是須謹慎評估病人身體狀況,術後完善的醫療照護也很重要。
老人髖部骨折治療原則是儘量在48小時內接受手術,但若患者的內科疾病不穩定,則須延遲手術時間,直到狀況穩定才安排手術,但以不超過4天為宜。 年紀大並非老年髖部骨折手術的唯一風險,因年邁患者常合併多種內科疾患。病人若有心臟和肺部病史時,術前就須會診老年科和麻醉科醫師作術前評估。 手術好處能讓病人減少臥床衍生的併發症、提早活動、儘早恢復功能。同時手術治療骨折也可以讓病患減輕疼痛,得以翻身及下床活動,以預防褥瘡、肺炎及尿道感染等併發症。 雖然老年患者大多有多種內科疾病,但目前醫療外科手術精進,麻醉技術安全,若醫師向病患及家屬詳細說明病情及預期治療後的情況,家屬應該拋棄成見與醫師密切溝通,讓病患術前接受完善的評估,降低骨折手術風險,術後安排完整的醫療照護,可大幅降低併發症和死亡率。
小檔案:
潘如瑜教授為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為國防醫學院醫學科學研究所博士,曾赴美國匹茲堡大學運動醫學中心骨科、德州聖安東尼奧骨科中心擔任研究員,曾任三軍總醫院骨科部創傷骨科主任、骨科部運動醫學科主任、骨科部部主任、國立台灣科技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中華民國關節鏡及膝關節醫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秘書長、台灣骨科研究醫學會秘書長、中華民國關節鏡及膝關節醫學會理事長等職;現任三軍總醫院副院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副教授、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理事、台灣肩肘關節醫學會理事長等職。潘教授專長為關節炎基因治療,以肩肘關節內視鏡手術治療習慣性脫臼、肩關節不穩定、五十肩及進行旋轉肌手術、人工關節手術,以膝關節內視鏡手術進行前、後十字韌帶重建、膝軟骨移植、人工關節手術,並以髖關節內視鏡手術進行退化性髖關節炎、人工關節手術。DSC_8729

中山思想具跨時代意義 更是兩岸共同話語

【記者曾采瑄 台北報導】 近年來孫中山的歷史地位,隨著政黨的輪替,已漸為台灣人民所淡忘,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跨越時空,至今仍對社會發展有指導意義,臺灣的經濟發展和順利的民主轉型都是中山先生思想的成功印證。
洪鈞培文教金金會7月14邀請台灣師範大學黃城教授,主講「民族提昇,開創未來」。黃城教授以豐富的教學、研究與服務經驗分享心得,聽眾獲益良多。
黃城直言,中華文化、中山思想等詞的話語權,因為大家不重視都悄悄地被中共拿走,產生的後果很嚴重。他指出,在兩岸分治的前40年,中華文化、中山思想、中華民族復興等詞,都是由台灣主導,但在台灣本土化後,已經「久不聞此調」,一些核心價值慢慢在流失。
黃城認為,鄧小平所說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其實就類似孫中山提出的民生主義,台灣光復後的土地改革,也是孫中山平均地權的部分實踐;他認為若大陸真心要推動中華民族復興,以孫中山作為兩岸連結,是一條最有用的路。
雖然人類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但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制度安排,還始終在摸索階段。如何解決這一根本性問題,中山先生百年前提出的想法,現在仍不斷得到時代的印證。
他的思想價值體現在它更符合時代的需要。因為中山先生會英文,比同時代人更有語言優勢,同時「行萬里路」,周遊美、歐、亞各國,觀察全球各地革命經驗,視野開闊,閱歷廣泛,使他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提出不局限於當時時代的三民主義思想。
他把中山思想的特色總結為「博大平正、調和持中、和彈性開放」。90年代中期之前,臺灣和韓國經濟迅速崛起,被視為世界上兩個最成功的與發達國家縮小差距的範例。而相較於韓國,臺灣在經濟上更能照顧到社會均富,政治民主化的過程也相對平順、代價較小。其政策依據都與中山先生思想的指導分不開。
他說,反觀中國大陸,雖然得到經濟發展,但民主、法治是遲早要面對的問題,要實現真正的自由民主,就要到中山先生的思想中去尋找答案。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是臺灣、大陸和五千萬海外僑胞共同的精神紐帶,任何有遠見的人都應對國父思想有符合時代的理解。
以中山思想的本體與脈絡而言,是期望透過三民主義的施行,讓一個在現代化落 後西方發展,百廢待舉的國家在積極的培養下逐漸成長茁壯,兩岸人民與領導者相信也 是信奉著同樣的思考,惟其相異者在於採取的方法與制度,但雙方對於國家創建者的信 仰卻仍相同,同尊為「國父」的歷史認同,相信是兩岸溝通上最小的距離和開始。
兩岸人民共有的文化與歷史情感,在現階段仍有其意義,如語言共通和文化認同, 都顯示兩岸同源的基礎。在歷史鴻溝上,中山思想讓中華民族脫離過去舊制,但在開創 新頁上,中山思想替兩岸人民建立共同基礎。中山思想可以說是同源文化珍貴遺產,也 是同認定為國父的兩岸所共通的語言,以中山思想為出發的認同,才是兩岸能夠持續交 流與對談的契機。
中山思想是理念、架構、框架會與時俱進(兩岸如果都走在自己的中山思想,實踐上可追逐互補與發揚)
小檔案:
黃城教授為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中國文化大學法學博士;曾任中央日報主筆、國立空中大學秘書、主任、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所長、孫文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私立教育事業協會副理事長、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學術研討會發起人;現任孫文學會榮譽理事長、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國家發展理論與實務、孫中山思想、台灣政治經濟發展、中國近代歷史與文化、兩岸關係與發展比較。DSC_8802

力行崇法務實法官素質應「獨立公正」

司法在於實現社會正義,應對人民負責,並符合時代需求。審判效率差、判決品質不好是現在面臨的重大問題,法官手操民眾的生殺大權,而社會大眾卻對法官不信任,賴浩敏認為源自於少數法官涉貪瀆或恐龍法官做出烏龍判決等,因此他說「司改,要從人做起!」
洪鈞培文教基金會7月14日邀請司法院前院長賴浩敏教授主講,「崇法務實‧全民效法」,民眾獲益良多。
台灣的政治仍由「聲大體壯」的人主導,多數人民的福祉、社會的公平正義、「責任政治」都是口號。基本原因是我們沒有「依法行政」的習慣,以至於模糊了「法」的概念。缺少了「法」的概念、台灣的社會很難穩定,不穩定就談不到發展。台灣今天要的是「法治」。
一般人民對於兩邊的說法有如霧裡看花,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是真正的問題在哪裡,卻少有人搞得清楚。自民國88年全國司法改革會議以來,司法院確實一直努力遵照會議結論進行改革,但是努力並不等於成效,多年過去了,我們還是深刻的感覺到,人民對於司法還是不信任。
對法官素質及要求的賴浩敏說,要保障、尊重好法官,但有少數害群之馬讓人民對司法失去信心,要以除惡務盡態度,徹底肅貪。他也表示,法官若離開人民的法律感情,讓人民覺得裁判太離譜的話,非他們所樂見,且這樣的司法不易得到人民信賴,不是他們要的司法。
賴浩敏表示,好法官是司法基石與後盾,所以一定要保障,同時給予相當尊重;另一方面,有少數害群之馬讓人民對司法失去信心,他們要以「除惡務盡」態度,徹底肅貪。
他認為,法官獨立行使審判權,保障人民合法權利,維持社會秩序,擔任防護社會正義最後一道防線責任,實現社會正義,如此一來,法院存在才有價值。
人民期待法官公正廉明、問案態度友善平和、審判期程高效率、不受審判程序折磨,勿讓人民感到遲來的正義不是正義,人民的期待一定要重視。
他說,司法應獨立而不應孤立,他清楚人民對司法的期待,他的司改理念在於「清明的法官,親民的司法」。法官清廉度與經驗不足常遭外界質疑,被認為判決不食人間煙火。
賴浩敏表示,為改善司法風紀,司法院成立弊絕風清小組,在小組中設廉政會報、查處機動小組,主動調查操守風評不佳、有風紀疑慮的司法人員,並設檢舉專線,讓全民共同監督。
賴浩敏還提出最近引起輿情注意的人民觀審制度,他解釋,此制度是在人民中選出適當觀審員,全程參與特定案件,並在辯論終結後,對判決參與討論,讓法官知道人民意見。雖最後裁判決定權仍在法官,但若法官不採觀審員意見,應在判決中敘明理由。
賴浩敏認為,實施這樣的制度,可以使審判程序透明化,法官在作成判決前也能充分了解人民意見,這麼做也可以大幅減少「恐龍判決」的產生,讓判決不至於疏離社會,或是不能讓社會接受。
司法審判品質關係著民心向背,讓司法能獲得人民的信賴與尊重,是社會得以穩定發展的重要力量,而現在人民所期待的司法改革,就是司法人員不能自我神格化,審理案件時一定要以民意為依歸,一切以便民為出發點,處處用心的設身處地為人民著想,並站在人民的立場來思考問題,國家雖然給法官一個純淨的審判空間,但行政、政治力與人脈特權卻常常干預司法審判,法官是否能獨立公正的作審判,還端視法官是否秉持專業、良知與正義原則,並能掌握社會的脈動來為審判。
要有優質的司法審判品質,司法就必須獨立、要公正,司法風紀要好,要有良好的司法人員監督制度,判決除要合法、要適妥外,還需要接受人民肯定,司法審判要能消弭仇恨紛爭、釐清事實真相,這在在需要改革整個司法體系方能做到,否則只以輿論、媒體及司改會的力量來監督與要求。
賴浩敏認為,台灣有很寶貴的民主發展經驗,卻始終忽略公民與法治教育,以致於民主常與民粹主義並行,希望能更積極協助政府改革家庭、學校與社會的公民與法治教育,使其能夠發揮應有的功能,讓公民與法治意識受到國人的重視與支持,進而真正提升台灣社會的民主素養與內涵。
小檔案:
教授賴浩敏曾任萬國法律事務所協同創辦人、行政院中央廉政會報委員、中央選舉委員會訴願審議委員會主任委員、公務人員保險監理委員會法律顧問暨會議主席、亞東關係協會理事、亞洲婦女基金會台灣事業實施連絡責任者、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DSC_8773

中华爱国同心会举办的10月1日国庆69周年庆祝

7113
【記者楊小平台北報導】台灣省「中華人民共和國協會」慶祝69年十一國慶活動,於一日的晚上,假台北市第二果菜市場五樓「一郎宴會廣場」大禮堂舉行,有來自全省的大陸新住民新娘所主成的各協會,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協會」的相關協會約二千多人參加並席開一百多桌筵席。

慶祝69年十一國慶活動是由在台灣的「共產黨」所舉辦,表演活動則由唐彩華所領導的「重慶在台文化藝術團」在大會中,擔任精采的民俗舞蹈表演,都獲得在場參與的貴並們的好評。7112